《 未来简史》读书札记
《未来简史》的英文书名是Homo Deus –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作者是Yuval Noah Harari, 中文翻译是尤瓦尔•赫拉利,在维基百科上也译成哈拉瑞,好象哈拉瑞比赫拉利更接近原希伯来语的发音。
作者:赫拉利是以色列历史学家,1976年生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人类简史》(英文名否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的全球畅销使他一举成名。《未来简史》是赫拉利继《人类简史》后的又一畅销书。这两本书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生态学和基因学等诸多领域,显示出作者的博学与贯通。赫拉利是一名已婚同性恋者,由于以色列不承认同性婚姻,他与其配偶于200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登记结婚。
《未来简史》第一章“人类的新议题”算是个引子。这一章简述了人类的发展历史,作者认为直到二十一纪,人类一直与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问题做斗争,而且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饥荒基本被消除、疾病不再成瘟疫,和平已是常态,下一步人类要追求什么?赫拉利大胆假设人类下一步要的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神一般 的能力”。这一章的最后老赫说“本书各处所提及的预言,都 是为了讨论当下种种困难的抉择,并邀请读者共同改变未来……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这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只要你大声把这件事说出来,就会让你开始考虑其他的替代方案”。赫拉利在这里提到了契诃夫法则(Chekhov Law):在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必然会发射。也提到了丛林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赫认为这两个法则都已经被人类破掉。
从第二章开始,作者分了三部分十章节来分述他根据分析历史的发展来对人类未来作出推测。这三部分分别是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和智人失去控制权。
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赫拉利提出三个问题: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何不同?人类如何征服世界?和智是究竟是比较高级的生命形式,还是欺凌其他物种的地痞流氓?作者用了两个章节和大量史实和分析来试图回答了这些问题。地球生命在大约40亿年前出现,但在人类出现的近七万年,智人改变了游戏规则让生态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全球的大型动物超过90%的不是人类自己就是人类的家畜。所以赫拉利把最近的七万年叫做为人类世。作者指出生物就是一种算法,我们与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并没有不同,都 是由同样的算法来掌控。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和欲望。人类只是不能感受到动物的情感。人类认为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灵魂”、“心灵”和“意识”,但作者提出了反驳,认为“这在生物学上没有任何用处”象是以前用“以太”来解释空气一样,终会被丢进科学的垃圾堆。作者用了很多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只所以为类可以主宰地球,是因为“智人这个特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胜利几乎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赫拉利然后解释人类所谓生命的意义其实是智人精心编织的一种虚构,属于除客观现实、主观现实之外和第三种层次的现实,就是互为主体。“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这就是说其实是大家共同的认可的一种虚构。“在大家一起编织出的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作者说:“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 只存在于他们的共同想象之中”。
《未来简史》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中有四个章节,分别是“虚构的力量”、“科学与宗教之争”、“‘现代’的契约”和“人文主义革命”。
在第四章“虚构的力量”中,赫拉利认为“虚构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 按照他的说法,相对于树木、河流、恐惧和欲望,金钱、神、国家和公司都是人类的虚构,但正是对这些虚构的共同认可,使智人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合作,从而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文字出现以后,这些虚构的故事可以更复杂,也更容易被宣扬和接受。文字也使智人能够以算法的方式组织社会,形成虚构的实体如国家和公司。在这些实体的控制下,智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超出想象的巨大工程,如古埃及的人工湖和金字塔。作者也指出“文字记录的神圣性通常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拿中国的“大跃进”做了例子。赫拉利指出“虚构的故事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有时还有其必要性。如果没有货币、国家或是公司等人人接受的故事,复杂的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转”。
在这一章里,作者也探讨了教育的一些问题。他说“现代教育系统也有许多现实向文字低头的例子”。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机构并没有以分数来评估学生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只有两个结果:拿到学位或是没有拿到学位。直到十九世纪的工业时代开始,才开始有了分数的概念,后来随着学校及教师评估系统的发展,使教育教学评估起来越依赖于数字及分数。以前的学校的重点是启发和教育学生,现在学校更看重分数。
第五章“科学与宗教之争”,作者探讨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赫拉利把科学与宗教比喻成夫妻关系,“进行了500年的婚姻咨询,仍未能真正的了解彼此”。首先作者指出,宗教不是迷信、宗教也不是信仰超自然力量、把宗教等同于对神的信仰也有问题。他说“宗教的定义应该在于其社会功能,而不是在于神是否存在。任何无所不包的故事,只要能够为人类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人类的合法性,就应该算是宗教。宗教能够赋予为人类结构的合法性,就是这些结构反映了高于人类的法则。根据这种定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及进化人文主义都属于宗教的范畴。这里赫拉里也提到了灵性,指出灵性之旅是人类寻求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对世俗秩序的反叛,而宗教则要巩固世俗秩序。所以灵性对宗教是一种危险的威胁。他以基督新教的创始人马丁.路德为例子,说明宗教与灵性之旅的相互作用。而科学其实与宗教的距离比人们认为的要小很多。 作者认为宗教与科学并不完全对立,更多的时候是相互补充。“科学如果想要打造出可行的人类制度,必然需要宗教的协助”。另外科学与宗教也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科学研究事实,但宗教并非只讨论价值观,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缘于事实的主张声明,而不是来自伦理的判断。赫拉利认为“科学或宗教都不那么在乎真理,因此两者十分容易妥协、共存甚至合作”。“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因此“现在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
第六章“与‘现代’的契约”,写的是“‘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听起来有点可怕啊,其实这个契约非常简单,那就是“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所谓意义,作者的解释是前现代人“相信人类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所以生命的任何部分都有其意义。但现在文化认为“整个宇宙是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人类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只要找对了方法,我们就能为所欲为”。作者认为“科学进步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但人类的前大半历史,增长过程极度缓慢。“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开始相信未来,产生了信贷这项奇迹,才终于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信贷正是‘信任’经济上的表现”。以前人类认为世界经济一个静态的大饼,有人拿了大块,必然会有人拿到小块,所以为了争夺最大利益,战争不断。而现在的观念完全不同,作者认为现代人的理念是把饼做大, 形成共赢局面,战争没有必要,和平成为常态。而且“经济增长就成了几乎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共同关注的重点”。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赫拉利说“现代契约给了人类力量,但条件是我们不再相信整个世界有一个伟大的宇宙计划让生命有意义”。“如果人类不通过伟大的宇宙计划也能找到意义,就不算违背契约”。“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无依据的困境 ”。人文主义也是宗教,它“崇拜人性,期望由‘人类’来扮演上帝在基督教或是真主在伊斯兰教中扮演的角色”。作者把人文主义又分成三种: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经过几十年的人类演变,代表进化人文主义的纳粹首先被消灭,其后社会人文主义的社会主义阵营也被瓦解,现在的主流是西方的自由人文主义的天下。自由人文主义在政治上相信选民至上、选民应该听从自已的内心;在经济上,主张顾客的意志永远是最高权威;在教育上则是教导学生要自已思考;在艺术上人文主义坚信“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在伦理上“感觉对了,就是做吧”。似乎自由主义在全世界都取得了胜利,但作者提出“对自由主义来说,中国造成的挑战似乎比西方那些社运抗议人士更为严峻”。中国并非典型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中国成为21世纪经济巨人的脚步”。“但似乎没人知道中国究竟信什么”。“中国尚未真正对自由主义提出替代方案”。也许我出国太久,不太了解现在国内的情况,但在出国前的00年,我认为中国已经是自由人文主义的阵营了。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社会甚至政府崇尚的完全是自由人文主义的主张。
《未来简史》 的前两部分基本上是回顾人类的历史,是写过去式,当然也夹杂了很多作者的分析,这都是为他为“未来”做史做的铺垫。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才是作者的重点,是他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 这一部分包括四个章节,分别是“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大分离”,“意识的海洋”和“数据主义”。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先从自由主义的基础“人类有自由意志”开刀。作者指出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的选择并不是由所谓的“自由意志”所决定,而是一系列的大脑中的化学反应,或是生物预设,或是是随机,或是两都结合。作者说“进化论像为自由意识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很尖锐的说法。否定自由意志,就是肯定了人类的心智是可以被药物、基因工程或是某种物理方式进行控制。作者进一步阐述“科学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最后,赫拉利提出本章的结论,也是下一章节一开始提出的人类未来的三项“务实”发展。1、人类会失去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2、人类整体有价值,但个人无价值。3、会出现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层。
第九章“大分离”,作者列举了大量人工智能和科学发现,结合历史上的真实事例,试图说明,将来世界会分成三个阶层。最上层是由升级的极少数人类精英,控制一切。中间层是计算机算法,听从最上层的指挥,又对最下层的人类进行控制。最下层是没有升级的低等无用人类。
第十章《意识的的海洋》一开赫拉利就提出了新的宗教的产生,那就是所谓的科技宗教。这一章之所以叫意识的海洋,是指人类迄今为止,对意识的研究只局限于WEIRD群体的心理状态,而WEIRD只是意识海洋中的一滴水珠。WEIRE是指Western,educated, industrialisedl, rich, and democratic也就是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和民主的群体。它是人类心理状态的一小部分,而人类心理状态又是所有动物心理状态的一小部分,动物心理状态则是所有可能心理状态的一小部分。老赫说科技宗教的发源地是硅谷,并且分成了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两大类。这一章作者谈科技人文主义,而下一章也就是最后一章将讨论数据主义。相对于数据主义,作者认为科技人文主义较保守。科技人文主义认为,智人已经成为历史,人类将创造出智神,其保持一定人类特征,但却拥有升级后的身体和智力,并且能够对抗无意识的算法。作者说,人类已经有了一次认知革命,创造了神、企业、城市、国家、文字和货币,从而统治了整个地球。这一次认知革命,缘于智人DNA的一点小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使人类可以改变人类基因组和大脑的结构,这足以启动第二次认知革命,让智神成为整个星系的主人。
第十一章也是最后一章《数据主义》里,作者剖析数据主义的主张。书中说道,“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于是让两者合而为一,打破了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隔阂,并期待电子得法终于能够解开甚至超越生化算法”。数据主义宗教认认为世上一切都是数据,包括音乐、流感、股市等等等等。这让我想起了毕达哥拉斯主义,还真有点象。数据主义对传统的教育彻底判了死刑。数据主义认为,人类的智力将无法处理将来巨大的数据流量,“处理数据的工作只能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赫拉力认为“最坚信数据主义的正是它的两个母学科: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两都之中又以生物学为重要”。老赫还认为,数据主义已经成为了宗教,它的信徒越来越多,有些已经为之殉道。数据主义的追随者崇尚的是信息自由,他们甘愿放弃隐私、自主性和个别性而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其实我们现代每个人的“记录、上传、分享”,是不是多多少少有点数据主义啊。数据主义如果统治宇宙,人类将失去一切。
终于把读书札记整理完了。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比看科幻小说或是电影强太多。赫拉力博学多才,他能对任何历史或科学故事随手拈来,揉进他对将来的推演中。这使整个书有理有据,有骨有肉,让人信服。这虽然是一本通俗读物,但知识性强,逻辑缜密,又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关怀,引发大家的思考,当然也不乏批判性。怪不得一直被各国的媒体推崇,更被《时代周刊》评为2017年十大最佳非小说类读物之一。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