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魯迅 讀董橋
今年初夏,在京東上訂購了十幾本中文書籍,其中魯迅的文集占了一大半。這些書從國内寄到多倫多時,已經是夏末秋初了。從中學就知道魯迅的文章比較難讀,於是先讀了余光中的散文集《粉絲與知音》。鄉愁詩人用詩化的文字寫散文,非常優美。余老在寫故鄉的人和事時,情濃愁濃,有幾處竟然讓我淚盈眼眶。讀後沒有急著寫札記,過段時間,等重溫這些美文時,再下筆吧。讀完余老的散文,接著看一個大陸編輯王基德寫的雜文集《把董橋請下玩月樓》。裏面都是書人書事,篇篇短小,看的不是很過癮,看了不到一半就放下了。
期間晨跑時,在喜馬拉雅上,聼《張愛玲全集》,小説部分全部已經聽完,接著要播她的散文,不想再聽了。這時間,正好看到許子東老師在喜馬拉雅上推出了《重讀魯迅》,就聽了起來。許老師講魯迅講的非常詳細通俗,於是就有了讀魯迅的念頭。從夏天買回家的魯迅文集裏,挑了一本輕鬆的《朝花夕拾》來看,很溫情,就順利地看了進去。
這本魯迅文集,是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出版的魯迅散文精選集。雖然叫《朝花夕拾》,但不僅僅是魯迅原本的同名散文集。它分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朝花夕拾》的全部十篇散文加上小引和後記。另外三部分,從《野草》/《准風月談》/《南腔北調》,《墳》/《華蓋》/《而已集》,《呐喊》/《且介亭雜文》中,分別選了些散文、雜文和散文詩。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公認的一面旗幟,也是白話文學的高峰,解放后又被賦予革命作家的稱號。於是他的很多文章被選編在小學、中學、大學的公共中文課的必讀文章之列。所以書中有些篇章已經讀過,算是重讀,但還有很多,以前沒有讀過。第一部分《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裏都是憶舊,溫暖、有趣,有時又有些惆悵。讀完以後,自己的感受是,魯迅文章並沒有中學語文老師批講的那樣,篇篇像投槍匕首,尖刻鋒利、閃著寒光。看到後邊三部分,開始覺得艱澀和筆鋒的銳利了。魯迅的古文底子深厚,信手拈來的典故,就讓我查上一陣子百度才知其意。另有些段落寓意晦暗深刻,讓我不明所以,例如《影子的告別》。總之讀起來沒有那麽容易。
張愛玲的小説中對人性醜惡的漠然鄙視和旁觀,讓我不寒而慄。有時會覺得,張愛玲透過她的文字扒開了我内心裏最不堪的一面,從而讓我覺得不安和罪惡。雖然也是直面人性之惡,魯迅的文章卻是另一種的風格。他批判的那種醜惡的國民性好像離自己比較遠,覺得批判的是別人。每每讀到這些,倒是有一種快感。像是魯迅在批判自己的敵人。張愛玲把自己寫進了人性的群體醜態裏,魯迅則是把自己放在醜惡人性的外部來批判它。花了一個星期,終於把鲁迅這本近300頁的散文选集读完了,舒了一口氣:終於可以看看董橋了。
上月十八日,温哥华的璞君在微信给我发了消息说他有两本董桥的小书,重复多余了。让我给他发个地址,他给我寄过来。過了不到一個星期,書就到了。一看,三本,《夜望》、《今朝風日好》和《舊日紅》。自是欣喜,心裏非常感謝璞君的萬里贈書之誼。
第一次读董桥,是他的《一纸平安》,那是在圖書館偶然借到的,讀完以後,讓我像是在盛夏酷暑天兒,喝了一杯酸梅湯,而且加了些淡淡的桂花酒釀。於是寫了一篇札記發在博客裏。作爲董橋鐵粉的璞君自然覺得找到了知音,我們在微信上偶有談論董老的一些事情。其實,我也只是讀了一本董橋,璞君實在是錯愛了。認識璞君是通過小師妹雪梨介紹的。前幾天和師妹通話,她還調侃我和璞君是惺惺相惜,我一笑了之。喜歡讀書的人,遇到同好的人,大約算是知己吧,紅顔藍顔倒是不打緊。
讀了兩天的《舊日紅》,讀到了第十三篇《寂寥》,感觸頗深,決定先寫一篇博客抒發一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寂寥》講的是作者一個英年早逝的朋友的些許往事。文章的前兩段非常優美,不禁讓我讀了又讀。好吧,把這兩段整個謄寫在這裏以饗讀者:
走了快六十年的路了,每星期寫這樣一篇念人憶事的小品,難免覺得世道蒼茫,俗情冷暖,縈懷挂心的許多塵緣,恆常是卑微厚樸的鄰家凡人,沒有高貴的功名,沒有風雲的事業,大半輩子浮沉在碌碌生涯之中,滿心企圖的也許只是半窗的綠蔭和紙上的風月。我們在人生的荒村僻壤相見,仿佛野寺古廟避雨邂逅,關懷前路是崎嶇,閑話油鹽家常,悠忽雨停鷄鳴,一聲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麽時候又會在蒼老的古槐下相逢話舊。可是,流年似水,滄桑如夢,靜夜燈下追憶往事,他們跫然的足音永遠近在咫尺,幾乎輕輕喊一聲,那人就會提著一壺龍井,推開半扇竹門,閑步進來細數別後的風塵。
我慶幸自己消受了這樣淡雅而誠摯的友情,總覺得那些影子是雪夜裏浮動的暗香,幽幽散落在我疲憊的筆底,十足穿山過林之後馬蹄上留著一絲原野的芬芳。他們的笑聲和淚影,畢竟也是不帶繁華的笑聲,不帶璀璨的淚影。他們的故事,於是也只能像乾乾幾筆寫意的山水:傳統的安分中透著潛藏的不羈,宿命的無奈裏壓住澎湃的不甘;從然是刹那的美麗,預卜的竟是階前點滴到天明的凄冷。
董橋的文章通篇都是溫暖、優美和古秀的文字,又似乎籠罩這一層薄薄的憂鬱和哀傷,把人性中最美的那一部分呈現給讀者。和張愛玲魯迅揭露鞭撻人性醜惡的不遺餘力不同,董橋寫出了紅塵裏的雅致、美好和情懷。即使在《云姑》裏寫到偷情,也寫的唯美。哪怕在《湖藍綢緞》寫輕浮女子的背叛淫蕩,也是網開一面,仁厚寬容。看了魯迅,讓人覺的有些絕望和憤世嫉俗。再讀董橋,就覺的世間一切都有它的理由,都可諒解,都是美好的存在。張愛玲讓我認清了自己内心的自私醜陋;魯迅讓我看清了世間的卑鄙險惡;余光中和董橋卻給我另一種人與事的解讀,不僅讓我原諒了自己,還讓我與這個世界達成了和解。我的閲讀和世界裏,魯迅張愛玲固然重要,余光中和董橋也必不可少。
讀完魯迅讀董橋,像是清晨大汗淋漓地跑了十公里,然後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坐下來,端著咖啡,望著落地窗外的晚秋楓樹,想著外邊的世界雖已寒風料峭,自己卻包圍在紅塵的暖意中,不免感謝上帝的寬厚仁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