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奧音樂行(下)

Alex Ning发布

2019/09/13 星期五 中秋节 阴

昨天睡得晚,但今天起的到还早,九点多起来,先洗澡,再烧了水泡了茶,就着一个苹果和两个昨天煮好的鸡蛋当成早餐。 坐在小餐桌前开始写日记,写到十点半,收拾行李,打扫房间,在airbnb上给Lukas留言时,先看到他留的话,说他下一个客人会在下午一点Check In, 希望我能在十一点check out。我回他说,我正在收拾行李,十一点十分左右会离开。并把我在多伦多的电话和Email发给他,希望到时可以能帮上他一点。Lukas回说谢谢,他和他女友都要上班,没有办法来送我,一会他的妈妈会帮忙来收拾房间。我离开的时候他的妈妈还没又来,把钥匙和小费放在桌子上并一个感谢便条。

离开Lukas的公寓,开车去市中心,要找一个邮局给多伦多的家人从布拉格寄一张明信片。用Google地图在downtown找到一家post office, 但停车太难了,放弃,又找了远一些的,废了好大功夫,终于找到一家。看到好多人排队,还要先要个排队的号,不知道他们在作什么,难道寄信在捷克还这么热门吗?我错了,到了窗口一问,原来旁边的那个小商店才是卖邮票和寄信的地方,猜想这些排队的人八成是邮局银行的顾客吧。

寄了信,已经一点半了,今天的计划是先去莫拉维亚的首府布尔诺,然后再去维也纳。从Google地图上看,如果直接去维也纳四百公里,绕道布尔诺大约多出五六十公里。开车上路,从布拉格一出来,沿着一号公路行进,不到300公里的路,一半都在修路。但看到的修路的工人设备并不多,效率够低的。这段公路上大货车比德国公路上多了很多,可能是捷克的火车运输没有德国那么发达?大货车多,路面就不会太好,修修补补坑坑洼洼。到了修路的路段,路很窄,两车并行,如果都是小车还好,如果有一辆货车,那个小车一边紧贴卡车一边紧靠着货车,十分不爽。但卡车在这样的路上只能靠右,且不可能开到60km/小时,小车就要超车,那个难受的劲很难形容。有的小车干脆就放弃左边快道,跟着卡车亦步亦趋。我有时实在忍受不了卡车的满满腾腾,在左道上开一会,但不能超过十分钟,太紧张,不然会崩溃掉。路边的休息站也十分简陋,大货车几乎占满了休息站的停车位。去了一个,想吃点东西,老板不会英语,他也没什么吃的,作罢。解手没有厕所,看到大家都是就地解决,我也只能这样了。

开了四个多小时,五点的时候倒了布尔诺,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出生地,但没有一处他的博物馆,倒是有村上春树推崇的音乐家亚纳切克的博物馆。开车直奔那里,已经五点二十,博物馆已经下班了,照了像留个纪念吧。很多人不喜欢亚纳切克,觉得他的作品没有逻辑,只是是音符和旋律的堆砌,太急,没有美感等等。但我听他的小交响曲,为什么十分喜欢呢,旋律很好听,只是和那些传统大牌音乐家有些不同罢了。离开亚纳切克的博物馆,去著名的卷心菜市场看看,到了那个市场的小广场,非常美,穿上石头路面,好像没有步行街的设置。开车在这样的路面上,加上路人很多,一定会很慢,上下微微的颠簸地在古城里开车闲逛倒是别有一番乐趣。把车停在广场边,看到都是Reserve的停车点,只好打了应急灯。下车看到市场的摊点陆续地在收摊,过去在一个摊点买了些葡萄和桃子,有在一个摆着长队地冰激凌推车前买了一个黑色地冰激淋。非常黑,像石油发着亮光,味道还好。葡萄很小,有籽,便宜,但很甜,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葡萄。

六点离开布尔诺,驱车往维也纳赶,一百多公里,大约离维也纳八九十公里地样子,就到了奥地利。奥地利和捷克没有边境站,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了奥地利,但看到维也纳地标志的时候大约就到了。路也一下子新了、宽了、平了、车少了、货车几乎没有了。不自觉地把速度提高到130km/小时。八点到了住的地方维也纳新村(Wiener Neuforf),是个比较高尚的社区,里面别墅很多。Airbnb上房东Michealla告诉我她的房子不好找,还真是,按Google map的只是到了一处叫Café Monaco的饭店门前不知如何走了,就给Michaela发短信,她让我等在那里她来接我。不一会,Michaela过来,是一个六十来岁的白人妇人,个子很高,身架子也大,皮肤晒的黑黑。Michaela英文一般,皮肤较黑的白人大多比较富有,至少是中产,因为有时间度假晒太阳。我猜的没错,当她把我引到她们家时,发现是一处豪宅,院子的大铁门是电动的,两层别墅,我住二楼的客房,房间里有卫生间。Michaela领我简单地在别墅里转了转,看到有泳池,甚至门窗都是电动的,连我房间地百叶窗也是电动的。厨房超大,院子里种了各种花草,也摆了些雕像古玩。Michaela语音挺重,但可以交流。问如何叫她名字,她说和英文里的米雪儿(Michelle)是一样的,德语就叫米雪儿拉。但没心享受这个别墅,问了Michaela能不能洗衣服,她说可以,她帮我洗,四欧元。太好了,上次在Lukas加了,看到洗衣机上全是我不认识的子,就头疼,干脆没用。赶紧进了房间把脏衣服收拾到她给的洗衣筐里,放了四个欧元在上面交给了Michaela.

计划晚上去市中心看看,Google了一下,看看维也纳的夜景有什么推荐,选了多瑙河塔。就叫了Uber, 没想到来的是一个十一座的福特小巴,哈哈,第一次坐Uber遇到这么大的车。可惜司机英语不灵光,但他却爱说,但我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

到了多瑙河塔,买了票坐电梯上塔。哈哈,在多伦多十来年没有上过CN塔,来维也纳上了一次。电梯的顶棚是透明的,可以看到自己的升降,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开电梯的小伙子问到那一层下,是观光还是吃饭。他这一说,肚子还真有些饿了,就说到餐厅吧。小伙子又问我是不是预定了,我说没有,他说那你去碰碰运气吧。先在已经晚上九点了,餐厅不会没有座位吧。到了餐厅,一问还果真已经被订满,好奇,就问明天晚上呢?领班查了查,说明天也满了,但中午有空位,但楼下还有一个Café, 让我去试一试。Café就是简餐的意思,应该和茶餐厅一样。进了Café, 没有领班,但看到很多空位,有些放了Reserver的牌子,但有些没有。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女招待过来,点了啤酒,牛肉羹和一份炸肉排。后来查了查才知道那个牛肉羹和炸肉排都是维也纳的特色餐。等餐的时候看到微信上很多朋友发来“中秋快乐”的短信,意识到今天是中秋节。可惜没有月亮。本来有个朋友问,怎么过中秋,我回他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天看来举杯也邀不到明月了,只有孤家寡人在多瑙河塔山对着维也纳的灯海,就着多瑙河的波光自斟自饮了。

后来从塔上下来,在多瑙河公园里逛了逛,非常安静,走到一处地铁站,在这里叫了Uber,这次的司机英语还不错,他说他母亲是法国的,父亲是塞尔维亚的,他从小在这里长大,正在警驯,准备当警察。我说警察不错啊,收入挺好。他回我,不仅仅因为钱。哈哈,小伙子觉悟挺高。和他又聊了一些足球,可惜我不是资深球迷。到欧洲,遇到男人,没什么聊的,就聊足球就够了,不会冷场。回到airbnb就睡了。

2019/09/14 星期六 阴转多云

昨天晚上回到家已经快一点了,觉得挺累的,就没有写日记,躺床上睡下了。到了四五点,开始打喷嚏,起来,突然觉得冷,被子太薄,没有找到其它盖的东西,只好到卫生间把浴巾拿来搭在被子上,好了很多,然后又睡着了,一直到八点半才醒来,但又觉得身上汗津津的,看来维也纳的昼夜温差太大,白天25、6度,夜里十度左右。

洗完澡,在自己的睡房里吃了昨天剩下的最后两个煮好的鸡蛋,在加上两个在布尔诺卖的桃子,算是早餐。今天计划中午在出门,上午我在家里补写一下前几天的日记。试图在床上写,但十分不舒服,就拿了电脑穿着睡袍下了楼,到厨房去泡杯茶。看到一个粗壮的穿红衣的中青年女子,在厨房擦擦洗洗,和她搭话,她有些怯怯的,不懂我说的英文。嗯,应该是这家的保姆,看来Michaela的家境还真不错。保姆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也帮不上忙,只有自己先找到电热水壶,烧了些开水,从橱柜里找到一个大号的瓷茶杯,但找不到茶。正找着,Michaela过来,拿出装茶叶的铁盒子,里面各种袋泡茶,找了一个英国红茶,泡了一大杯。拿了电脑和茶来到室外,在遮阳棚下的野餐木桌边坐下写日记。这个木桌看来有些年头了,原木的,没有涂漆,非常旧,但看起来还挺舒服。桌子上有和香烟和一个打火机,看来Michaela抽烟。我喜欢女人抽烟,很优美,也显得文艺。写了不大一会,看见Michaela穿着工装短裤,光着脚,捧着一个花瓶也从屋里走出来,花瓶是黄褐色的粗瓷双耳瓶,有些古希腊的古朴样子。花瓶里是些新鲜的切花,三朵向日葵、两枝薰衣草、还有些不知名的叶子。倒是有点梵高静物画的样子。Michaela把花瓶放在我用的木桌上,把她的烟盒火机往旁边挪了挪,坐了下来和我聊天。Michaela有两个孩子,大孩子36了,小女儿才26,两人都不常在家住。我也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给她听。两人闲聊了一会,她看我还有写日记的意思,就拿着些花匠的铲子篮子之类去摆弄她院子里的那些花草。我知道了为什么她那么黑了,原来她喜欢种花,又不喜欢戴帽子,还特喜欢光着脚到处走。在她家里从来没见过她穿过鞋或袜子。在院子里待到十一点,云渐渐的散开去,太阳的强光把电脑屏幕照射的看不清楚了,只好进屋,在客厅的沙发里窝着继续写我的日记。

到了中午十二点半,也没有觉得饿,回屋里,换了蓝色长裤,白正装衬衣,穿了黑色得休闲帆布鞋,和稍微正式一点得英式风衣。今天晚上八点要听场音乐会,虽没有带正装,也不能短裤登山鞋啊。音乐会在夏泉宫的侧廊的小厅里演出,没有报太多的希望,好歹来了趟音乐之都维也纳,怎么说都要听场音乐会。打了Uber到了夏泉宫,很美,游人很多,亚洲人也不少。韩国日本和咱们大陆的都有。音乐会的票是网上定的,但到了夏泉宫,看到还有卖票的,他还可以给到更便宜的票价,看来音乐会应该是为旅游者特制的,想着不会太专业。到票务办公室领了票,看看时间还早,回来的路上看到有BIGBUS VIENNA的旅游双层观光车。正好,不用自己走路了,一次可以在车上把维也纳的景点全看完。这时肚子有些饿了,观光车两个小时够了,就进到夏泉宫的院子里的一家咖啡馆坐下。本来想要杯咖啡,但看到都是小杯的Esspreso,就放弃了。最后要了一壶English Breakfast红茶,和一个三明治,在这里消磨了不少时间。

吃完饭,去坐光车,这个公司的观光路线有红蓝两条,但到六点就基本停了。车上差不多坐满了,有中文的录音解说。差不多每个旅游城市都有类似的观光车公司,如果时间短,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观光车BigBus Vienna上语音导游,里面有十五种语言,第十三号是中文,一路介绍了很多景点。其中比较感兴趣的是路过了一片火柴盒子样式的住宅区,语音导游说这是红色维也纳时期的杰作,大部分住的是工厂的工人。这些楼现在有些成了历史文物,它们很好认,大多在一楼二楼之间刻有什么时间由什么机构建造。原来在维也纳,也有一段社会主义阶段。那是1918年到1934年,维也纳风起云涌的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观光车也路过了大大小小的哥特式或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路过了弗洛伊德的故居,路过了贝多芬故居、新旧多瑙河、多瑙河塔、被涂鸦的多瑙河运河、联合国大厦、拉德斯基的雕像等等。

观光车到六点差不多就结束了,我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下车,在街上溜达,觉得肚子饿了,拿出手机,Google一下附近的中国餐馆,还真有一家,叫金龙,进去看了菜单,有饺子,由此确认为北方菜馆。坐下点菜,服务员是穿白衣的两个中国姑娘,态度和蔼,一个二三十岁的女子抱着一个可爱的孩子在店里来回巡视,想必是老板娘。突然有个想法,自己要是会德语,在这里开个中国菜馆倒是不错的生意,太多国人来这里旅游了。要了个小炒肉、凉拌腐竹、啤酒和一碗米饭,算是一顿像样的中式晚餐。

吃完饭,叫了Uber重回到夏泉宫看音乐会。这次的Uber司机是个罗马尼亚小伙子,很能侃。他说他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罗马尼亚人,他说喜欢中国文化。我以自己的经验,和他但足球,他竟然说他不喜欢。这时我第一个见到的不喜欢足球的欧洲年轻人,他说他从小打网球,是个职业网球手。不过他没有顺着网球和我聊下去倒是聊起了政治,我说罗马尼亚和中国是兄弟,他同意,然后我说对罗马尼亚的电影曾经很熟悉,我问他知道不知道电影《桥》,显然是我搞了个乌龙。《桥》南斯拉夫的电影,但罗马尼亚和那斯拉夫一直在我头脑里分不清楚。后来想了想挺奇怪,当我哼起《桥》的《啊朋友再见》时,这个小伙子竟然点头说知道这个电影,是我的乐感太差?还是他有意讨好顾客?很好笑哈。然后谈到了那时的领导人,我说铁托,显然说的是南斯拉夫的。但他回我说齐奥塞斯库,哈哈,又一个打叉的玩笑啊。不过小伙子把齐奥塞斯库狠狠地夸奖了一番。他说齐在政三十年,是罗马尼亚最好的三十年,虽然不富有,但大家过的平稳,没有人失业,也没有人居无住所。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不是代表了一部分东欧人的观点,民主看来不是向西方国家宣传的那样受大多数人们的欢迎。社会主义也有他的优点啊。最后谈到女人,他说他的两个罗马尼亚女朋友都吹了,她们都太懒,只认钱,其中一个同居了十多年。他说他喜欢中国女孩,贤惠勤劳,他的梦想是娶一个中国姑娘和去中国旅游。我点头同意,热情邀请他到中国看看,但他说他没有钱。

音乐会在夏泉宫的前门侧廊的一个厅里。厅有些像大学里的小演讲厅,一二十来米宽,五六十米长,厅外则是一个大的交际厅,有酒吧和吧台。一切和正规的音乐会几乎一样,存包、存衣、验票、引座、酒吧,一一具备。让我有些吃惊的是,今晚来听音乐会的男男女女穿的非常正式,男士大多西装革履,领带或领结,有个别男士夸张地身着燕尾服。女士们更是正式,晚礼服高跟鞋,看着比他们的男伴们还有高一些。看来很多都是当地人,也有我这样一些游人,半正式装。我是白衬衣、深色裤子和帆布黑鞋,心里庆幸没有穿T恤、徒步短裤和登山鞋。人们按时落座后,有一主持人到前台主持,竟然讲的是德语,看来这个音乐会还真不是专门给游人举办的。

音乐会是夏泉宫室内管弦乐团主办的,买了一本这个乐团的画册,才发现,这个地方叫莫扎特音乐会大厅,建于1785年。而这个夏泉宫音乐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几年,演出曲目以奥地利的两位代表音乐家莫扎特和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为主。今天演出了莫扎特的《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十九交响曲》,和施特劳斯家族的曲子。一些音乐还配上了奥地利的民间舞蹈,可听可看性都挺强。节目单上演出结束后,掌声不断,观众一一不舍,按惯例返场一次就行了,但这场音乐会返场了三次,最后以老约翰斯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结束了整个音乐会。

看完音乐会回家,明天要去莫扎特和卡拉扬的家乡萨尔斯堡,晚上住慕尼黑。

2019/09/15 星期天 晴

早上醒来已经快九点了,赶紧洗漱收拾行李,我时间比较紧,今天要去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小城,晚上还要到慕尼黑入住。出门的时候,给Michaela留了感谢便条加两个欧元的小费,并把钥匙放在便条上。提着行李到了门口,想说再见,但没见人。就到院子里,看到Michaela坐在院子的木桌旁边优雅地抽烟,一个高高壮壮、脸上泛着潮红的男子在旁边坐着,那是她的丈夫无疑。两口倒是很般配。两人笑着给我说再见,他们希望我能领着家人一起来维也纳度假。Michaela把我送到大门口,我注意到她今天穿了雪白的袜子。

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接壤,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入口处,是莫扎特的出生地,也是音乐大师指挥家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就是在这里拍摄。萨尔斯堡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十点出发,萨尔斯堡离维也纳三百多公里,开车需要大约四个小时,路况很好。奥地利的高速有限速,大多限速是130公里/小时,几乎没有塞车。刚出维也纳的时候,风景以丘陵为主,很多牧场,草色绿的亮眼,一些棕色或白色的马匹点缀其中,加上一些红瓦黄墙的村落,非常美。可惜开车不能拍照。离萨尔斯堡还有100公里的时候远远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轮廓,远远近近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描在蓝天白云的画布上。

大约两点到了萨尔斯堡,一进城就被浓浓的十八世纪风情所吸引,把GPS定在莫扎特广场,沿着萨尔斯河的单行道往前开。离广场还有四五百米的时候看到很多车停在路边,其中正好有一个停车位,赶紧停了进去,心想自己很幸运啊。停好车,看了看路牌,德语不懂,拿出手机上的Google Translate往路牌上照了照,德语秒变中文,大约说的是周一到周五晚十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不许停车。Google的这个App很好用,事先把要翻译的语言包下载好,也不用流量,对于到语言不同的国家很有帮助,向大家推荐一下。还有些不放心,就进到路边的一个酒吧,问服务员,服务员的英语很好,说停在这里没问题。于是停下车,拿出Google Map按照指示找到了莫扎特广场所在地,阳光很好、游人如织。在莫扎特的铜像前照像打卡,很多人在这里照相,亚洲人较多,日本韩国和中国人多有。过了莫扎特铜像,就是萨尔斯堡大教堂,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大教堂一样建筑宏伟壮观,建于774年,后被大火毁灭,1181年重建,巴洛克风格,拱顶有很多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让人印象深刻。在教堂门口买了张明信片和邮票,找到博物馆附近的邮箱投了进去。后又遛到主教广场,奥地利旧广场,看到一个非常古老巨大的指针温度湿度计,由于设计成塔状,又以精美的雕塑装饰,引起不少人与之合影。听从一个朋友建议,这次来萨尔斯堡计划逗留四五个小时,所以决定坐他们的城市观光巴士,每半个小时一班,19欧元一天,可搭乘任何其它市内公交。上了观光巴士,要了一个观光地图,看到每一站都有非常详细的停车时间表,非常有利于游客计划行程。

第一站在卡拉扬广场下了车,虽然叫卡拉扬广场,却没有任何这个著名指挥家的雕塑或是纪念碑,倒是有一个洗马池,建于1695年,是Michael Bernhard Mandl的作品,最初是作为皇家马厩建造的蓄水池。水池中央的“驯马者”栩栩如生,马的形态也相当生动,而作为背景的影壁墙也颇具特色。从这里沿着上上下下的石板小路,在古城里闲逛了一会儿,走到了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楼前有个小广场,不少游客在闲坐和茶或啤酒。神童莫扎特生于1756年,六岁开始作曲,三十五岁早逝,作品多且好,应该在古典音乐历史里排在第二吧,除了贝多芬就是莫扎特了。莫扎特还是很长时期以来欧洲文青们的最爱,像《走出非洲》里的女主凯伦和他的情人都是莫扎特的粉。他俩坐在粉红色的非洲晚霞里,听着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成了经典的一幕。不过这是莫扎特少有的安静悠远的作品,他的更多的作品典雅欢快流畅和旋律优美。在我最喜欢莫扎特的作品中,除了这个曲子之外,还有他的B小调钢琴协奏曲,尤其是第三乐章,那是典雅质感的代名词。后来又走到了有四百年历史的萨尔斯堡大学,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萨尔斯堡地地标建筑萨尔斯堡要塞。远看非常雄伟,但由于时间有限,这里不是我看的主要目的,所以只是远观一下。

继续回到洗马池坐上观光车,这一次停在了音乐之声地拍摄地之一莱奥帕尔斯克龙城堡,现在这里是一个酒店,紧邻着它的是同名的一个美丽湖泊,一些当地的老人支着鱼竿在钓鱼,还有一些情侣依偎着坐在湖边的长凳上。这里离市中心远一些,游客不多,但环境幽静,也有不少带着孩子在这里野餐。观光车上的人不多,司机是个中年白人女子,在她等游客时,和她聊了两句,知道圣诞节期间才是萨尔斯堡的旅游高峰期,因为这里也是滑雪胜地。可以想象,雪山下的古城是另一番童话般美景。

五个小时很快就结束了,六点多,依依不舍的上了车开始往慕尼黑开去。慕尼黑离萨尔斯堡一百八十公里左右,路上路过基姆湖(Chiemsee), 这里设有观景的停车场,一些游客拿出面包在喂食湖面上的白鸥和天鹅,远处有一些游艇,也有一些独木舟。快到慕尼黑时开始堵车,这是大城市的节奏,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也是纳粹党的发源地。是德国仅次于柏林和汉堡的第三大城市,据说物价租金是德国之首,因为经济最发达。

八点二十到了慕尼黑,找到了Airbnb上预订的别墅。来之前问房东如何停车,能不能停在他家的车道上,他回我说别墅前的路对面免费停车。来到一看,别墅是个二层小楼,没有车库,大家都把车停在路边,好在别墅所在的街道比较偏僻,没有很多的车辆,很容易的找到停车位。停好车,按了院子小铁门的门铃,没人应,就擅自开了门进去,刚拉着行李进到院子了,房东出来了,把我迎入屋内。房东叫Ralf, 五六十的样子,长着一张严肃的长满皱纹的长脸。进了们,先让我换上他准备好的布拖鞋,我说自己有,就把登山鞋留在门口,光着脚准备拉行李进房间。Ralf说你的房间在楼上,不过不要一次把行李都提上去,以免把楼梯的扶手碰坏。心里有些不快,入乡随俗,就按老头的嘱咐办吧。提行李上楼,进了房间,Ralf也跟了进来,向我详细介绍了房间的设施和他的规矩。比如,不能拉着行李在木地板上拖,只能提着行李,让轮子离开地面,行李要放在小地毯上,而不是直接放在木地板上。还有,用卫生间洗澡后一定要把窗户打开散散水汽。看到Wifi密码上的字条上还多了一行字:1:30 am – 5:30 am no wifi. 这是保证租客要有良好睡眠习惯的节奏?不过对于我,没有任何问题。肚子有些饿,又开了一天车,不想再出去吃饭。想着自己带的还有一袋方便面和五个生鸡蛋。于是就问Ralf能不能用一下他的厨房,Ralf很干脆的说No,他说厨房是他的私人空间,不允许客人用,心里更加不快了。要在这里待两个晚上,难道烧个开水泡壶茶都不行?心里偷偷给Ralf打了个差评。房间设施简陋,全都是非常旧的家具,但还整洁干净。临了,Ralf笑着对我说,二层的另一间没有住客,只有我一人独享卫生间,我回他说明天我可能不住这里,但不会要Ralf 最后一天的退房费。虽然定了两天,但最后一天想找个酒店住,好好洗个澡,另外也有多点的自己的空间。背包里还有剩下的半袋带壳花生可以吃,于是就着花生喝了一杯伏特加算是晚餐了。伏特加没有喝完,还剩小半瓶,最后把它丢在了垃圾桶里。坐下来写前几天的旅行笔记,有一个蚊子前来陪伴,被我用毛巾驱赶走,后来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不能安眠入睡,直到三点才半睡半醒地眯了一会。

2019/09/16 星期二 晴

今天的计划不是在慕尼黑城里逛,而是去两百公里外的国王湖。开车出门,路上很多中小学生去上学,没见到有色人种,全是白人小孩子,大多骑着自行车,竟然还看到有个十来岁的孩子来个大撒把在路上骑行。孩子三五成群,几乎没有家长陪伴。这才不到八点,看来慕尼黑的中小学上学早,德国的基础教育不错。小区的街道很窄,自行车,行人和汽车都在一起,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驶。出小区上高速用了我大约四十分钟时间。终于到了9号高速,在离转92号高速还有十公里的时候,好像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车堵得一塌糊涂。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不断穿过车流,拉着警笛往前开。在这里堵了差不多半多小时。八点四十终于上了高速。用我的苹果手机的Google Map来找出国王湖的定位,再使用Car Play连到车上的屏幕上,显示要开大约两个半小时。

路上还挺好走,没有什么车,但走了不久,车又显示出胎压不足的提示。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有些担心。第一次是从维也纳去萨尔斯堡的路上出现了这个警示,当时在最近的加油站下了高速,但找了半天没见着充气的设备。连续问了两个人才发现,原来充气的设备和加拿大不同,是一个便携式的气罐,有点像家里用的BBQ的20升的煤气罐。平时连在油泵旁边的一个气管上,用时只需提起脱离气管,拿到轮胎旁使用。除了充气,也可以测气压,充气时实时可以看到气压表上的气压。比加拿大用的固定的充气泵要好用了很多。并且,不用付费。第一次使用时,先测了一下胎压,都是四十,应该没问题,但还是又充了一些气,让四个轮胎都达到42,然后重置系统,才放心上路。第二次,是在萨尔斯堡到慕尼黑的路上,这一次我有些紧张,赶紧找了路边休息的地方下来查看,四个轮胎都很饱满硬朗,一点问题也没有。现在这是第三次了,心里已经不紧张了。正好要加油和吃早饭,就找了最近的加油站停下加油。加完油,顺便查了查轮胎,没什么事,把系统重启了一下,然后在旁边的快餐店要了一个三明治和一杯咖啡。吃完饭继续上路,路上看到了来时的那个基姆湖,但没有下车继续前行。

国王湖在德国境内,从慕尼黑到过王国,要经过一段奥地利的境内。在奥地利境内开了十几分钟时,被两个公路警察拦截,用英语告诉我,外国人在奥地利开车上高速要买一个许可贴在车窗上。一个许可大约七八欧元。我没买,所以要开罚单,130欧。心里很不快,问什么时候卖?他回我说到进奥地利的边境时,有提示。我不懂德语,看见也不知道啊。想想,在奥地利的两夜三天里,根本没有碰到这样的事。人在外,就受点委屈吧,不罗嗦,交钱走人!快十二点的时候,开车深入到了阿尔卑斯山里。可能Google Map有问题,也可能输入的关键词有问题。总之,导航把我导到了山顶的一个停车场。山里风景挺美,手机信号很弱,把车停在停车场,看到一些登山的人,拄着登山棍,背着登山包,不断出现。在停车场前有个下山的柏油路,非常窄,心里有些怕。不过我还是沿着这条小路把车开了下去,好在路上车不多,只有两次双向错车。错车时,我只好把车倒到较宽的路面,然后尽量靠边停下,让对面的车先过。大约开了二十分钟,终于到了山下的小镇Schwob,小镇坐落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从地图上看,有一条小河从国王湖流出,穿过小镇向山外流去。拿出手机,有了比较强的手机信号,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地位置,在Google Map上定了位,开车十分钟就到了国王湖边。湖面狭长,看起来不大,但一池湖水清澈碧绿,加上湖夹在两边的高耸青山之中,湖边又有红瓦黄墙的中世纪建筑群的映衬,很有情调的一处安静之地。后来看到游船公司发的小册子上介绍,国王湖长八公里,宽1.25公里,深约200米,湖水主要来自深层的地下支流,是德国最洁净的水源,达到可饮用标准。自1909年以来,国王湖就只允许电动或手动船只,所以保持了湖水的纯净。

把车停在一个牧场边的停车场,下车开始溜达。隔着湖,停车场的另一面比较热闹,商店酒肆旅馆鳞次栉比。在一个商店里买了明信片和邮票准备寄回多伦多。这时肚子有些饿了,找了一家临湖的露天餐馆坐下,要了猪肘子、咖啡和牛肉羹。德国的猪肘子世界文明,在多伦多周边的德国小镇上品尝过,很油腻,没有好印象,所以在德国一直没兴趣专门前往。今天在国王湖边算是补一下这一课吧,到底打卡德国猪肘子也是可以发朋友圈的啊。猪肘子上来以后,发现非常好吃,这家把卤好的猪肘子,过了油,炸了一下,然后再浇上浓浓的汤汁,干脆爽口,少了几分油腻,酸菜和土豆沙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

吃完饭,买了游船票上了船,船票有两种:“B”船票,“S”船票。B船票最远到达的地点近一些,只到湖的一半的著名景点圣巴罗买教堂。而S船票则可以到湖的最上游。船上除了开船的老大外,还配有一个导游,一船大约四五十人。导游全程德语解说,听的我们一头雾水,看了游船的小册子才知道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湖,比如希特勒茶室鹰巢,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峰,圣巴罗买教堂,回音壁等等。如果有时间,其实可以住一晚,看更多的景点。船行到了回音壁,导游拿出小号,登上船顶,吹起不知名的曲子,可以清楚地听到回音。导游吹完,就拿了帽子来收小费了。

时间过得很快,六点开始开车往慕尼黑回,路上还是很堵。八点半到了慕尼黑。国王湖是这次德奥行的最后一站了,今晚订了机场附近的Best Western,明天没有兴趣在慕尼黑的城市里逛了,早早去机场买些礼物,盼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德奥行的旅行笔记到此结束了,第一次独自背包自驾,第一次几乎全程住Airbnb,第一次来德国/捷克/奥地利。三个第一,再加上古典音乐的陪伴,这次旅行足以让我把生活彻底刷新一次、停顿一次并重启一次。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这就是我理解中的旅行。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