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非中文电影

Alex Ning发布

疫情宅在家里,着实看了不少的电影,大多以中文为主。觉得中文电影里的语言、文化、思路和生活让自己更能入戏,也更能减轻自己被困他乡而不能回国探亲的苦楚。但好的中文电影不好搞到手,老片子要么画面质量不好,要么政治意味太强。新中文电影倒是很多,想看的没有资源,比如《送你一朵小红花》,不想看的倒是烂了网络,比如《唐人街探案》《你好,李焕英》。不是我多么清高,我就是不喜欢这类的题材。于是乎,只有选了口碑不错的三个非中文电影来消磨时光。

英语电影《无依之地》
豆瓣评分:8.4

二月二十八日,赵婷(Chloé Zhao)的《无依之地》(Nomadland)获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两项重量级大奖。得知这一消息,女儿高兴的手舞足蹈,甚至站在了高高的餐椅上宣布这一消息,说这时史无前例,是第一个中国女人获此殊荣。其实赵婷是得到这个奖的第二个中国人和第二个女导演。赵婷是我女儿的学习榜样,也是她的偶像。四年前,也就是2017年夏天,女儿高中的最后一年,她入选多伦多电影节青少年部(TIFF NIEXT WAVE)委员会。有一天参加TIFF活动回来,兴奋地告诉我们,她们委员会的成员和克洛伊赵一起吃了晚餐,并告诉我克洛伊多么多么地酷,电影如何如何地好等等。女儿说的电影是当年在TIFF上参赛的《骑士(The Rider)》。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赵婷,但没想到她会是宋丹丹的继女。

知道电影获奖的消息,我也感到兴奋,但倒是没有特别吃惊。因为三天前的二月二十五日刚刚看了此片,看完就觉得此片是金球奖喜欢的电影类型,无论是故事还是风格。但没想到,在中文网站上,特别是以中老年为主的国外中文网站上,质疑和谩骂声四起,心里有些纳闷,又有些觉得很自然。凭什么她可以出身名门贵族、学业巨烂,却后来居上、才华横溢呢?这不符合逻辑!中国人的逻辑是:出身贫寒、天资过人、玩命读书,然后功名成就。哈哈,赵婷没按咱老祖宗的逻辑出牌,就是她的不对喽。不过中国人又说:英雄不问出处。怎么到了一个出身名门的人身上就要责问出处了呢?再说读书,网上都说赵婷上学如何如何烂,连她的继母宋丹丹也说出国前,赵婷连句流利的英文也说不好。那有何妨,读书好和拍好电影没有特别的关系。可能正是青少年时期的挫折让她有了这种冷峻的风格。在维基百科上这样说有关她的争议:

一些网络文章指责,2013年接受《电影人》(Filmmaker)杂志访问的文章中记载,赵婷说:“要从我小时候在中国说起,这是个充满谎言的地方”(It goes back to when I was teenager in China, being in a place where there are lies everywhere.)、“我小时候收到的很多信息都不正确,我开始对自己的家人和背景变得非常叛逆。于是我突然去了英国,重新学习了我的历史。在文理学院学习政治学是我弄清事物本质的一种方式。用信息武装自己,然后挑战它”。其后该访问文章被修改,删除了有争议的表述。

不说导演了,写几句我对电影的观感:

  1. 想轻松娱乐的朋友不要看,故事改编自一个报告文学。既然是真人真事,就没有太多的戏剧性。除了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俊男美女,都是一群老皮老脸、居无定所的流浪人。但他们有故事,也有勇气。我看这群流浪人们比网上那些中老年喷子(也包括我)强,嘿嘿,攻击两句。赵婷喜欢用非职业演员,电影里大部分角色是由真实的人物来出演他们自己,所以在演员表里看到的是,角色和扮演者是同一个名字。电影的真实和原著的非虚构一脉相承。
  2. 电影很冷,无论是所表现的天气,还是感情。印象最深的是女主Fern (Frances McDormand饰演)蜷缩着身体,睡在破旧的,改自一个小面包车的RV上。车外寒风飕飕,但车内没有暖气。隔着屏幕也能被吹到飕飕逼人的寒气。整个电影色调几乎都是冬天凛冽的傍晚,天色铁青,人的脸色也铁青。Fern的特立独行,和她对Dave和她妹妹的冷淡和拒绝,都让人寒冷的难以忍受。
  3. 电影又很暖,电影里流浪者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深情的过往。电影一开始,Fern打开她的储物间,看到她过世前夫Bo的外套愣了以下,然后拿出来贴在脸颊充满了柔情。电影在九十六分钟时,Fern对Bob说: It’s like my dad used to say, what’s remembered lives (就像我老爹经常讲的那样,回忆在,人就在) 。 I maybe spend too much my life just for remembering. (我也许花太多的时间只顾着回忆了)。那天正好是Bob儿子33岁生日,他儿子五年前自杀了,Bob对Fern说:How can I be alive on this Earth, when he’s not 。其实Fern可以不过到处流浪的生活,他的妹妹和男友Dave都可以给她一个安定舒适的居所。但没有了Bo, 她似乎没有了家,任何地方都不是她的归宿。可以窥见她的内心对于Bo的感情如何深厚。在清冷和凄苦的背景下,流浪者的内心和他们之间的友情,显得非常温暖。Swankie去世后,流浪者们围在一起,点起篝火,抱着她的遗像,轮流往火里扔石头,因为Swankie喜欢石头。那一刻的篝火如此的温暖人心。这样的细节在电影里比比皆是,表述得非常平静。至于背后是如何撼动人心的生死离别,电影一字没提,但却打动人心,也许就是这个电影得张力所在。
  4. 电影也饱含深意和映射,对人类的孤独进行了深入的刨析,也刻画了美国变革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算是社会批判的写实之作吧。

阿拉伯语电影《何以为家》
豆瓣评分:9.1

电影的出品方是加拿大,导演也是女导演,黎巴嫩的美女导演Nadine Labaki。电影原名叫《迦百农(Capharnaüm)》,查了一下谷歌,「迦百农」实际上是《圣经》里的一个地名,耶稣曾经在迦百农这个地方略有困顿,电影用「迦百农」这个名字,其实也是意指影片里所涉及到的那些底层人民生活的苦痛和不堪。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的核心围绕着法庭上一个年仅12岁的男孩赞恩(Zain),他要向法官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而状告的理由却是:「他们生下了我」。这是部2018年的电影,我早已经下载存在我的硬盘里,试图看了几次,但都没有完整地看下去,原因是看着十分不舒服,甚至觉得很残忍。上周终于看完了整个片子,很感动。非法移民、虐待孩子、黑工、国界、种族主义、强权霸凌,出身黎巴嫩的女导演把这些发生在她国家里的故事随手拈来驾轻就熟,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的另一个真实的悲惨世界。导演对电影唯一不满,也是我对电影不满的地方是,最后十二岁的赞恩终于获得了合法身份。算是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个光明的结尾削减了电影的批判性。

这是一部虚构的电影,但却真实的像记录片。和《无依之地》一样,演员大多是非职业演员。特别是主角赞恩的扮演者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过着和电影里一样悲催的生活。好在电影结束后,小演员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想说的不多,在这里只是向大家推荐一下,大家看就是了。同时也给自己的这篇博客凑个数。

德语电影《波斯语课》
豆瓣评分:8.5

《何以为家》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却真实的像记录片。《波斯语课》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可故事偏偏又难以让人置信。故事讲的是德国集中营的一名犹太男子Gilles假装来自伊朗,然后被迫为纳粹教授波斯语。Gilles并不会波斯语,为了生存,他只好用集中营里2840个犯人的名字创造出一个假的”波斯语“。 故事紧张曲折,引人入胜,悲惨中夹杂着荒诞和笑料,但无论如何我是笑不出来。这是继《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后,又一部关于二战犹太人集中营的优秀影片。该片被选为白俄罗斯参加今年的(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奖评选。然而,鉴于制作影片的大部分人并非来自白俄罗斯,该片的参选资格被撤销。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